一種除濕機的排水結構和除濕機的制作方法
1.本實用新型涉及除濕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除濕機的排水結構和除濕機。背景技術:2.除濕機是用于降低室內濕度裝置,具體是過程是把室內的潮濕的空氣吸入除濕機內,空氣進入除濕機后再通過蒸發器和冷凝器構成的熱交換器,冷凝空氣中的水汽形成冷凝水,在將除濕后空氣排入室外?,F有除濕機通過熱交換器處理空氣后,其冷凝水流入接水盤,接水盤與水箱之間一般為懸空設置,二者之間有較大降落差,冷凝水直接落向水箱會產生較大的滴落聲,尤其是夜晚時,會給使用者造成噪音,影響睡眠,影響使用體驗。技術實現要素: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先通過排水管排出接水盤上的冷凝水,然后通過導流部將冷凝水引流至水箱內,降低了冷凝水直接落入水箱時產生的滴落聲。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方面,本除濕機的排水結構包括接水盤,用于收集除濕機產生的冷凝水;排水管,與接水盤的排水口連通,以排出冷凝水;其中所述排水管的出口處設有用于引流冷凝水的導流部。5.進一步,所述導流部為位于排水管下方的導水件;所述導水件上開設有突出排水管的出口的導水槽。6.進一步,所述導水件與排水管一體成型,且所述導水槽包裹住排水管的出口底部。7.進一步,所述接水盤、排水管、導水件由上至下呈階梯狀排列分布。8.進一步,所述導流部為排水管的延長部。9.進一步,所述導流部傾斜向下朝向一側板;所述導流部與側板之間留有1-2mm的間隙,以將冷凝水引流至所述側板上;以及所述導流部的傾斜角度為10°?30°。10.進一步,所述側板為連接除濕機的水箱側壁的導流板;或所述側板為除濕機的水箱側壁或其延伸部。11.進一步,所述排水管的出口處安裝有呈收縮狀的管接頭;所述管接頭的外徑小于排水管的外徑;以及所述排水管的管接頭可外接出水管,以實現連續排水。12.另一方面,本除濕機包括:柜體,設于柜體內部中層且如前所述的除濕機的排水結構。13.進一步,所述水箱為抽拉式水箱,便于抽出水箱排水。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先通過排水管排出接水盤上的冷凝水,然后通過導流部將排水管中的冷凝水引流至水箱內,可以降低或消除冷凝水從排水口直接滴落到水箱中產生的滴落聲,解決了現有除濕機中冷凝水下落時由于降落差過大而產生噪音的問題,提高了使用體驗。附圖說明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16.圖1是本案中除濕機的排水結構的示意圖;17.圖2是除濕機的排水結構的剖面圖;18.圖3是排水結構在除濕機中的示意圖;19.圖4是除濕機的結構示意圖;20.本案中:柜體1,水箱2,側板21,排水結構3,接水盤31,排水口32,排水管33,管接頭331,導水件34,導水槽341。具體實施方式21.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此圖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22.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除濕機包括柜體1;設于柜體內部底層處的水箱2;設于柜體內部中層的排水結構3,所述排水結構3位于水箱2的頂部;其中所述排水結構3包括接水盤33,平行設置于水箱2的上方;排水口32,開設于接水盤33的底部;排水管33,位于排水口32處,以排出冷凝水;其中所述排水管33的出口處設有用于引流冷凝水的導流部,通過導流部將冷凝水引流至側板21上,然后通過側板使冷凝水流至水箱底部,從而降低噪音,提升了使用體驗。具體方案如下:23.在本案中,所述導流部可以為位于排水管下方的導水件34;所述導水件34上開設有突出排水管33的出口的導水槽341。導水槽341與排水管33底部相接并包裹住排水管33的下半部分管口;所述導水件34突出排水管33的管口,以傾斜靠近側板21。所述導水件34為半圓桶狀結構,其上開設有突出排水管33的出口的導水槽341,導水槽341的一端口徑較小,與排水管33底部相接并包裹住排水管33的下半部分管口,可以避免冷凝水漏出,另一端口徑較大,突出排水管33的管口,導水槽341的底面傾斜向下靠近側板21,以便于除濕機產生的冷凝水落到導水槽341并沿著導水槽341的傾斜底面流向側板21,然后順著側板21再流入水箱2底部,而不是冷凝水直接滴落到水箱2底部,從而避免冷凝水與水箱2碰撞產生的噪音,消除了冷凝水直接落到水箱2底部產生的噪音。導水槽341的兩側有側壁連接排水管33的外側壁,導水槽341的頂面無蓋,直接連接排水管33的底部,便于冷凝水從排水管33的出口流入導水槽341中。其中,見圖3和圖4,在本案的除濕機中,所述側板21為除濕機的水箱2側壁或其延伸部。當然,所述側板21也可以為連接除濕機的水箱2內側壁的導流板或除濕機的水箱2側壁的延伸部,其作用都是與導水件34的傾斜低端保持一定間隙,以將排水管33中的冷凝水引流至側板21上,然后順著側板21流入水箱2中。24.相比現有除濕機的排水結構,本案也可以將導水件34傾斜設置,所述導水件34的傾斜低端與側板21貼近,其傾斜高端連接排水管33的底部。如圖3所示,導水件34的傾斜低端與側板21之間留有1-2mm的間隙,優選為1.5mm,既可以引導冷凝水沿著側板21流下,又可以避免冷凝水沖擊側板21,產生反彈使冷凝水直接落入水箱2底部。25.如圖2所示,所述排水管33從排水口32處向下彎折并水平引出,以與接水盤31平行設置,以便在排水管33下接導水件34。所述排水管33的管口處安裝有呈收縮狀的管接頭331,管接頭331的外徑小于排水管33的外徑,排水管31的管接頭331可外接出水管,以實現連續排水。除此之外,如圖4所示,所述水箱2為抽拉式水箱2,可抽出水箱2的箱體,將水箱2移出以進行排水。26.如圖2所示,所述接水盤31、排水管33、導水件34由上至下呈階梯狀排列分布,冷凝水以階梯狀下落,可降低排水結構3內冷凝水滴落聲。導水件34與排水管33為一體成型,二者結合緊密,不會產生配合縫隙導致漏水,并且一體成型模具加工也更加方便;而且通過排水管33原有的安裝方式就可以固定導水件,不需要額外的固定件或結構改進,可以適用多種型號的除濕機。27.此外,在本案中,所述導流部也可以為排水管33的延長部,通過加長排水管33,可以使排水管33的延長部與側板21之間留有1-2mm的間隙,以將冷凝水引流至側板21上。2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除濕機的排水結構和除濕機將冷凝水自接水盤31流至排水口32后,冷凝水首先流入排水管33內,再通過排水管33流入導流部,從導流部引流至側板上,從而流入水箱內。具體的,可以通過導水件34上的導水槽341中,導水槽341靠近側板21并以10°?30°的角度向下傾斜設置,然后保持導水槽34的傾斜低端與側板21之間留有1-2mm的間隙,冷凝水從導水槽341的底面可以自然滑落至導水槽341的傾斜低端,冷凝水依靠其自身張力通過所述間隙并吸附在側板21上,再依靠重力沿側板21滑落至水箱2底部,從而實現冷凝水的無聲排水,提高用戶舒適度。29.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3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31.在本技術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又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32.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的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咨詢熱線
133-5299-3419